【實用】說課稿集錦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
《荷葉圓圓》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它用比擬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心童趣,利于啟迪學生智慧,豐富情感體驗,激發(fā)想像力。
這篇課文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多種方法朗讀,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引導學生讀出畫面,讀出個性,讀出疑問,讀出思考,讀出情感。以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結合課文的特點和內(nèi)容,我設置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荷”等12個生字,會寫“朵”等6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借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中心句“荷葉是我的……”,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jīng)驗,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本課的重難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新熏陶和情感的升華。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三個原則”為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及教學流程。一個特色是:培養(yǎng)學生自讀、會讀。三個原則是:1、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2、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景。3、是內(nèi)外聯(lián)系原則,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觀察研究,逐一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在這一指導思想下,本課的教法主要采用情境法,朗讀式教學。學法是自讀、自悟,交流討論。
三、說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4種小動物頭飾。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安排為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生字教學。下面主要說說第二課時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復習檢查
通過檢查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課文個別朗讀的情況,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課文
通過圖畫、音樂和文字語言描述,再現(xiàn)教材情境,就會給學生以真實感、輕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fā)展區(qū),情境法適合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
為達到預期目標,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圖畫展示,創(chuàng)設情景
(出示多媒體動畫課件,并用語言描述)同學們,咱們上堂課認識了四位新朋友,他們都在哪兒?
看圖細讀課文指導學生用“誰在哪兒”句型進行說話訓練,由淺入深的提問,讓學生理解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葉上,小魚兒在荷葉下。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穿插朗讀指導,老師適時糾正讀音。
第二步,用玩捉迷藏游戲,把文中帶有“是”的中心句找出來,小組交流討論,以點帶面,引導學生理解這4句中“我”指誰?并采用個別讀、分角色讀、比賽讀、以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欲望。
第三步,是表演讀
在熟讀的基礎上教師可趁熱打鐵,讓學生即興表演。表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再現(xiàn)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在這復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引起情感共鳴。這樣學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出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fā)展的要求。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拓展延伸
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從發(fā)展學生擴散性思維出發(fā),故采用此環(huán)節(jié)。
荷葉是小青蛙的歌臺,小水珠的搖籃,小蜻蜒的停機坪,小魚兒的涼傘,那在你眼里荷時是誰的什么呢?在一分鐘內(nèi)哪個小組說得最多,哪一組就獲勝,并適時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滲透環(huán)保意識。
五、說板書設計
為幫助學生熟記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我采用了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板書設計,這種板書既符合低年級小朋友和年齡特點,又能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說課稿 篇2語言活動說課稿教案是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詩歌所展示的快樂情趣。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語言活動說課稿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1 甜嘴巴娃娃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詩歌所展示的快樂情趣。
2. 通過圖夾文的形式,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漢字:爸爸、媽媽、奶奶。
3. 喜歡主動和大人打招呼,樂意做個有禮貌的好寶寶。
活動準備:
1. 幼兒用書人手一份。
2. “爸爸、媽媽、奶奶、娃娃”漢字卡片以及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教師與幼兒交談,語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東西是甜的嗎?
2. 你們說了這么多好吃的甜東西,今天,我也想說一樣甜甜的東西,我要說的和你們說的都不一樣,它不是吃的東西,你們想知道嗎?
二. 教師朗誦兒歌《甜嘴巴》,幼兒欣賞兒歌,初步了解兒歌內(nèi)容。
提問:
1. 兒歌里說了些什么?
2. 小娃娃有一張怎樣的嘴巴呢?
3. 她喊了誰?大家高興嗎?
三.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鼓勵幼兒閱讀以圖夾文的形式出現(xiàn)的兒歌,幫助幼兒理解內(nèi)容。建議提下列問題:
1. 為什么說小娃娃是甜嘴巴呢?
2. 你喜歡小娃娃嗎?
3. 小娃娃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呀?
四. 師生一起閱讀兒歌《甜嘴巴》。
五. 幫助幼兒觀察圖夾文,邊指漢字邊念兒歌,鼓勵幼兒感知、認識漢字“爸爸、媽媽、奶奶、娃娃”。
六. 為圖片找漢字卡片朋友?!鞍职帧寢?、奶奶、娃娃”圖片和漢字,啟發(fā)幼兒為漢字卡片找圖片朋友。
七. 幼兒學習并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老師再次朗誦兒歌。鼓勵幼兒跟念,并組織幼兒討論: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啟發(fā)幼兒在平時遇到熟悉的人要主動打招呼,做個有禮貌的小朋友
2 蝴蝶找花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貼貼,激發(fā)孩子對美的感受(美指的是花美、蝴蝶美、愿意幫助別人的寶寶更美) ……此處隱藏16778個字……課時的內(nèi)容。
3、 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的分析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商量”兩個字,在語境中明白“商量”的意思,能用商量說一句話。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3)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懂得應該勇敢的學習獨立生活,從現(xiàn)在開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教學重點:
(1) 學會“商量”兩個字,在語境中明白“商量”的意思。
(2) 有語氣的朗讀課文,體會小麻雀的感情變化。
5、教學難點: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獨生子女,成長在父母的羽翼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我預計,他們很難明白小麻雀經(jīng)歷風吹雨打后的自強自立,能夠獨立生活的重要,所以,我將難點定為:理解“你們那是為我好哇!”這句話的含義。從而懂得應該勇敢的學習獨立生活,從現(xiàn)在開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币虼耍谶@節(jié)課中,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閱讀實際情況,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表演等方法,在教學中讓識字、理解與想象、朗讀、表演互相穿插,層層遞進,引人入勝,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學習氛圍,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三、說學法
學生在學習全過程中將采用:讀中感悟小麻雀的心理變化,想象與交流中明白道理。
四、說過程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確定的教學目標,我將從四步進行教學活動:
(一)質疑問難,激趣讀文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睘榱俗寣W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時學生會提問:為什么要把小麻雀趕出去?小麻雀被趕出去以后是怎樣生活的?……這樣讓學生的大腦迅速活躍起來,這也正是課文所要了解的地方,而學生讀課文也將更有目的性了。長此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將更加濃郁,學習的興趣也會高漲。
(二)品讀體會,感悟小麻雀的變化
于永正老師說:“語文教學如果離開一個“讀”字,就什么都沒有了?!睋?jù)此,語文課堂應體現(xiàn)學生朗朗的讀書聲,讓學生在讀中了解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培養(yǎng)閱讀能力,在讀中發(fā)展思維,在讀中表達情感。因此,我以小麻雀的心理變化為主線,以想象誘發(fā)情感為基調(diào),以角色朗讀為手段,安排了三處的朗讀:
一讀小麻雀不愿離家的傷心。
哭著說:“離開了爸爸媽媽,我會餓死的?!边@里不難看出小麻雀是哭著說的,它不僅擔心會被餓死,還有其他的擔心,
我引導學生想象:小麻雀離開家會遇到哪些困難呢?我估計:不會搭窩,被雨淋,被小孩拿彈弓打,被老鷹捉。所以他會說:離開了爸爸媽媽,我會。(這既是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又是語言表達的訓練。)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將識字教學穿插其中,讓學生認識“商量”兩個字,理解他的意思,我是這樣設計的:
媽媽聽了小麻雀的話心軟了,悄悄地和爸爸商量,出示詞語卡片“商量”。
這就是商量,指名來讀,齊讀。
問:一個人能商量嗎?(不能)要幾個人呢?看“商”字里面是什么?(八和口)對,所以八個人才能商量。“量”你怎樣記?給學生自主的空間。然后和老師書空加深印象。(這里力求體現(xiàn)“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理念。)
“媽媽和爸爸商量什么呢?”進行角色朗讀,
“老師也想和你們商量商量,能讓老師當麻雀媽媽嗎?誰愿意當麻雀爸爸?!薄巴郎塘可塘孔x什么角色?”(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一是為了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商量的意思,二是為了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興趣。)
二讀小麻雀長大成人后回家后的快樂。
我是這樣設計的:小麻雀就這樣被趕出去了,一天過去了,一個星期過去了,幾個月過去了,小麻雀被風吹,被雨淋,被老鷹捉,可是它——學生接:回來了。板書:長大回家。
它歡快的唱著:全班一起讀:唧唧喳,唧唧喳,爸爸媽媽快來呀,我是被你們趕出家門的孩子,我看你們來啦!
如果讀不好,我將引導:孩子們,你們已經(jīng)好幾個月沒見到爸爸媽媽了,當你看到它們的時候是什么心情呀?這么高興啊!你快讀讀!
這時我的角色變成麻雀媽媽,隨意走到一個健壯的學生面前說:“孩子,你要是不說,我們還真不敢認呢!你長的這么健壯,生活得一定不錯??旄嬖V媽媽你都學會干什么了?”我估計:飛,搭窩,找蟲子,逃跑……這里的想象意在讓學生懂得獨立生活的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壯,本領更高。
三讀小麻雀理解爸爸媽媽良苦用心后的感激之情。
有了上面的理解與體會,再加上我的導讀:
因為您們把我趕走,所以我學會了。我知道,你們那是為了我好哇?。ㄗ鹬貙W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是《語文課標》的理念,這個富有彈性的設計完成了這一理念。)
(三)回歸整體,分角色朗讀全文
[課文學到這里,學生情感得到升華,語言得到訓練,更需要再整體的回顧課文,加深記憶。]
我有安排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回歸整體,分角色朗讀全文:孩子們,你們真的長大了,明白爸爸媽媽的苦心了。帶著這種感受,想象著當時的情景,再小組分角色讀讀這個感人的故事。
(四)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談感受 小學教學,設,計,網(wǎng)
[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每堂課都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語文課上尤其如是。所以我在課堂上意識的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
基于此我安排了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談感受: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小麻雀被趕出家門以后,它不僅長得更加健壯了,還學會獨立生活的本領,高興地回來看望爸爸媽媽,也明白了爸爸媽媽的心意了。學完這篇課文,我想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說,你可以對小麻雀說,可以對麻雀爸爸媽媽說,可以對你自己的爸爸媽媽說,還可以對小伙伴說……
課上到這里就要結束了,如果有時間,我會安排學生書寫兩個漢字商量。
(五)指導書寫“商量”。
看兩個生字寶寶跑到田字格里了,他們是誰?
我們怎樣才能寫好這個字呢?學生觀察,我示范寫,學生獨立描紅在照樣子寫一個。我會在旁邊指導。
[指導寫字時,我總喜歡把要寫的字拿出來讓學生自己觀察怎樣才能把字寫漂亮。我覺得,具有觀察能力是把字寫漂亮的基礎。]
(六)作業(yè)
始終認為下課的鈴聲僅僅是這節(jié)課的結束,卻是學生學習思考的開始,因此,我設計了這個作業(yè):
(1)經(jīng)歷了風雨的小麻雀,學會了獨立生活的本領,理解了爸爸媽媽的愛,請你回去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好嗎?(一顆星)
(2)把你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寫下了。(體現(xiàn)讀寫結合的理念)(三顆星)
這兩個作業(yè)的設計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既照顧了差生,又可以讓好學生能跳起來夠夠桃子。
至此,教學任務結束。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