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啟示》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滴水穿石的啟示》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滴水穿石的啟示》說課稿1一、說教材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22課,這是一邊介紹事理的說明文,介紹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nèi)“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由來,告訴人們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作為本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它進一步深化了“堅持才能成功”這一單元主題,同時又是這一主題的總結與升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這一現(xiàn)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才能獲得成功”的觀點,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艱苦奮斗、克服困難、成就事業(yè)的例子來證明這一觀點,讓學生從中感悟到學習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舍的深刻道理。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示。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條理的復述課文
2、掌握抓住關鍵詞理解內(nèi)容、把握思路的學習方法感悟體驗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可貴精神”。
3、了解本課正反說明的寫作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抓住關鍵詞理解內(nèi)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學習方法,感悟體驗“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可貴精神。
教學難點: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脈絡以及用事實說明道理的方法。
三、說教法
五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jīng)從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過渡,對事物的認識仍需要感性材料來輔助,因此采用師生互動啟發(fā)式教學,配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本節(jié)課采用以下的教學法、輔助教學法(本節(jié)課利用多媒體,融會聲、圖、文并茂誦讀和絢麗多彩的畫面,以激起學生美的感受,在誦讀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舍”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復雜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
2、任務驅動法(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都設計了一些問題,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帶著任務進行課堂學習和課后學習。)
3、朗讀感悟法(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精彩語句,感悟語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讓學生喜愛朗讀,對朗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四、說學法
1、自主學習
2、合作探究
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并把選擇權交還給學生,如:自己確定學習方式,結合課本,也可以參閱課外讀物、網(wǎng)絡資源進行學習;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諧互助,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
課分為兩個課時完成,這里我著重講的是第二課時
五、說教學過程:
1、認識奇觀、分析原因、找出觀點
給大家一個機會,誰愿意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推銷一下自己,談談自己的理想?”以這個問題導入,然后送給學生一把打開理想大門的“鑰匙”,從而引出滴水穿石的圖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根據(jù)學生回答形成原因:“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著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nèi)的一大奇觀?!?/p>
從中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詞語:接連不斷、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等出示滴水穿石的圖片,學生回答后提問水滴有個自然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的多,它能把石塊滴穿嗎?再問雨水有什么缺點?告訴學生有時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從相反的方面進行說明,形成對比,雨水和水滴,你們更喜歡誰,用自己喜歡的語氣朗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動畫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提出問題,這時學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帶著問題讀書,調(diào)動學生的看聽想讀說的能力。
2、學習典范,尋找共性,體會精神
“水滴力量雖小,但是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最終能把石頭滴穿。其實我們?nèi)祟惿鐣灿性S多像小水滴一樣的人?!庇纱送高^水滴石穿這種自然現(xiàn)象,聯(lián)系到人類社會中,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第三小節(jié)的學習。第三小節(jié)以并列的方式介紹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最終獲得成功的事例,這部分內(nèi)容更適合于學生自主性學習。于是我讓學生分組合作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人物進行學習,評價激勵學生在剛才的學習的過程當中,也做到了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像這樣下去,我們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把自己知道的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進行交流。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yè)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要求學生理解“滴穿”、“頑石”、“滴水穿石”的精神,用自己的話說說句子的意思。)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在學習完第一個例子后,讓學生自學其他兩個例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借助媒體,利用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讀、找、交流、討論、對比等學習活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銘記啟示,感情升華。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yè)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著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種困難,最終取得成功的。所以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xiàn)我們美好的理想。(課件出示)理解“銘記”,帶著對偉人和水滴敬佩的心情,齊讀全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能力,還應著眼于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通過有感情地讀背,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學做水滴那樣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課外延伸,學以致用。
(1)前面我們學習了三位名人的故事?,F(xiàn)在請大家結合本文的學習,談談自已想怎樣做?聯(lián)系實際課后寫一篇讀后感。
(2)課后搜集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和大家交流。
(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突出閱讀教學與習作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體現(xiàn)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理念。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更清楚的了解本課所講的內(nèi)容,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22.滴水穿石的啟示
李時珍目標專一 成就事業(yè)
愛迪生
齊白石持之以恒 實現(xiàn)理想
《滴水穿石的啟示》說課稿2一、說教材:
蘇教版教材第九冊第14課《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介紹事理的說明文。介紹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nèi)“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由來,告訴人們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 ……此處隱藏7616個字……、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诖?,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討論法和談話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現(xiàn)有條件,我進行了如下課堂教學設計: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通過選“火車頭”,“開火車”讀成語,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通過通過談理想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品讀感悟、理解內(nèi)容
通過觀看插圖,質疑:為什么微不足道的水滴竟有這么大的力量能把石塊滴穿?!八蔚牧α侩m小,但是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最終能把石頭滴穿。其實我們?nèi)祟惿鐣灿性S多像小水滴一樣的人?!庇纱送高^滴水穿石這種自然現(xiàn)象,聯(lián)系到人類社會中,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第三自然段的學習。第三自然段以并列的方式介紹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最終獲得成功的事例,這部分內(nèi)容更適合學生自主性學習。我讓學生通過找關鍵字詞理解的方式,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三位名人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并由此延伸到滴水穿石給我們的啟示。
三、學以導行
學習一篇課文,不僅是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語言文字,關鍵是要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要有所啟發(fā),有所收獲,要能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剖析和反思,實現(xiàn)既定的情感目標。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在板書設計上也力求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是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由于我本人不是文科專業(yè)畢業(yè),對語文這門課程的了解有限,語文知識比較匱乏,教學中也難免出現(xiàn)諸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同仁能夠多多指點。
最后,感謝學校領導給我這次公開教學的機會,感謝學校語文教研組對我的指導!
《滴水穿石的啟示》說課稿7一、關于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說明事理的課文,介紹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nèi)“滴水穿石”這一奇觀,并借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業(yè)的例子重點講述了由這一奇觀所得到的啟示。課文從奇觀引出啟示,然后列舉名人事例證明啟示,最后揭示啟示。全文層次清楚,說理充分。
在蘇教版教材中,像這類說明事理的課文從四年級起每冊均有安排,如《說勤奮》、《談禮貌》、《學與問》、《學會合作》等。它們的行文結構和表達方法都大同小異。從結構上看,都有一個議論文的大體框架;從寫法上看,都采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教學此類課文,我覺得正確定位,科學把度是十分關鍵的,否則就很有可能步入教學的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是迷失語文教學的本性,把它當成思想品德課來上。語文課程的人文內(nèi)涵十分豐富,它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在語文教育中必須重視和發(fā)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導向作用。應該說,這類課文在這方面的教育資源更為顯性。但是,如果我們憑此就把教學的立足點、著力點定位于此,加以濃墨重彩,大做文章,那就極有可能丟失了語文課的本位意識。我想還是應該讓學生在解讀課文,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自然地去感悟為人處事的方法、人生的哲理?!皾櫸锛殶o聲”是我們追求的效果。誤區(qū)之二是忽視課文特點,把它當成一般的敘事寫人課文上。這類課文舉例部分是重點,但所舉事例是用來說理的,而不是為了展開情節(jié)、表現(xiàn)人物品質、刻畫人物形象,因此,敘述事例大都采用的是概括性的語言。在教學時重點應是引導學生探究事例和所說明的道理的聯(lián)系上,要著眼整體,有的放矢,避免張冠李戴、一葉障目。誤區(qū)之三是偏離教學重點,把它當成寫作知識學習課上。這類課文的寫法是很有特點的,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對此有所領悟?!墩Z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中說: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但教師心中必須要有一個度,要力求深入淺出。如果在寫作知識上與學生深挖細琢、“滔滔不絕”,那就難免得不償失,犯“買櫝還珠”之誤了。
二、關于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兩句話: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前一句詮釋了閱讀的主要功能,指導我們科學、準確地界定閱讀教學的總體目標。后一句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實質,指導我們掌握實施閱讀教學的策略。
基于對教材特點和閱讀教學的認識和理解,我對本課第二教時的教學流程作了這樣的設計:
第一部分從了解奇觀入手,引導學生質疑,然后通過學生的自主讀書實踐探究滴水穿石的原因,從而感知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二部分通過研讀事例,探究其和“滴水穿石”的聯(lián)系,從而領悟啟示;第三部分是在前面的基礎上讀記啟示,深化理解和感受;最后是領悟寫法,誘發(fā)寫作的動機,布置課外搜集相關的事例,為第三課時的說寫作準備。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由過去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靥骄繉W習,是對學生這一發(fā)展主體的尊重,也是對“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具體落實。在進行第一部分的教學時,我力圖為學生營造一種自主、探究學習的情景,讓學生由“奇”生疑,由疑而究。我想:我們的教學應該關注學生內(nèi)心的學習需求,這樣更能激發(fā)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讀書活動中。在進行第二部分的教學時,自由選擇學習研讀的內(nèi)容,給了學生更大的自主性;“這個事例和滴水穿石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這一頗為開放性的問題更有利于學生在自由的個體閱讀實踐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伴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蔽蚁耄褐挥杏辛藢W生與文本的親密接觸,有了與文本的直接對話,伴之以學生的理解、體驗、感悟和思考,讓學生走近、走進文本,才能引來鮮活不斷的對話之源,才能暢通師、生、文本之間互動對話的渠道,從而實現(xiàn)對話的高質量、閱讀的高效率。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的閱讀之后,我都安排了交流閱讀感受的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想我們應努力去追求師、生、文本合三為一相互交融的境界,追求在對話中達到思維碰撞、情感共鳴、心靈交匯的境界。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堅持以生為本,要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給每一位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從與同伴、老師的交流中批判性地吸取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體驗。第二要處理好詞句理解、朗讀、語言積累和運用等的關系,使它們相得益彰,彼此促進。第三教師要擺準自己的位置,充分發(fā)揮組織、引導的作用,切忌越俎代庖、喧賓奪主。
誠如標準所說: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應溝通課內(nèi)外的聯(lián)系,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課外按要求去搜集一個事例,然后先說再寫下來。我想:通過這項語文實踐活動,學生不光可深化對滴水穿石啟示的領悟,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口語交際和寫作能力。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