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集合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實驗教材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課文《可貴的沉默》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課堂上,教師從孩子們那里了解到了,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們祝賀,孩子們因此而感到驕傲和快樂,但是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卻沒有幾個,幾乎沒有孩子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強烈的對比之下,老師抓住了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懂得了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學會關心別人。本文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細致、生動地描述,從而再現(xiàn)場景,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依據(jù)《新課標》對本學段的閱讀要求和本冊教材的特點,同時結(jié)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抓住人物神態(tài)、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重點語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其含義,感受其情感;讓學生從孩子們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中體會他們的心情。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學會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父母,關心別人。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愛父母,關心他人。
難點:理解孩子們的沉默為什么是可貴的。
【說學情】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平時嬌生慣養(yǎng),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也許他們從書本上知道要關心他人,關心父母,但是缺乏付諸真心的行動,因此,本課是引導孩子們用行動來回報愛的一個很好的教本。
【說教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品悟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讀”也是語文實踐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讀進去,想開去,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來理解和體會語言。本課教學我以讀為本,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讀悟交融,在平等對話中獲得啟迪,讓學生實現(xiàn)與文本的融合,并與自己的閱讀實踐相結(jié)合,形成新的感知。
2、角色體驗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觸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這就需要科學的方法來助讀,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進入深度的學習體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我把學生當作課文里面的孩子來對話,在不斷的角色體驗過程中,理解課文,獲得情感,使學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身上所蘊涵的情感因素。
【說學法】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讀、劃劃、議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
【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打算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庇捎谖恼骂}目發(fā)人深省,所以上課伊始,我先出示圖片、播放歌曲,問:你們看到這漂亮的生日蛋糕、聽到這熟悉的音樂想到了什么呢?
我引導學生從情景再現(xiàn)入手回憶關于自己過生日時父母是怎樣做的,然后出示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時學生會提出:“為什么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么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象?!蔽艺垖W生帶著問題讀書,然后把課文內(nèi)容概括為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二、品析語言,探究體驗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針對本課重點我設計了朗讀,重點賞析,發(fā)散延伸等形式對文章做了整體感知。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探究---思考---交流的過程。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復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zhuǎn)為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熱鬧是爸爸媽媽給他們過生日,他們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知錯了,在沉默中孩子們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們在想辦法彌補。而沉默后的熱鬧是孩子們懂得了不僅要感受父母的愛,更重要的是回報父母的愛。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匯報相機板書,并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他們驕傲地舉起了手,有的還神氣十足地左顧右盼。
2、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東西。
3、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4、教室里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jīng)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感悟、直至理解,使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
三、總結(jié)收獲,升華情感
我引導學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我抓住契機,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說出我們在體會愛,懂得愛之后,如何去回報愛?只要能講出自己的想法都給予肯定。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被贊賞的,他們會感到成功的快樂。這種快樂會使他們繼續(xù)尋求更多、更好的方式去表達愛。而本課的難點也就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不攻自破了。接下來引導學生在眾多的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去設計自己回報愛的方案。這樣優(yōu)化了學生思維,也是對文章的拓展。這也是我設計這堂課的主旨。
四、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總結(jié)全文后,進入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有效的把握情感 ,獲得新知是課堂各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但引起共鳴,凈化心靈更是文章靈魂的體現(xiàn)。相信有了上面的學習熱情,學生們一定會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奉上一份真摯的情感。
我設計了“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這 ……此處隱藏12572個字……聞”、“應聲答曰”等,體會楊氏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他的機智聰慧。
語文教學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吃空,貴在導學;因此,我將采用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法,問題導讀法等多種方法層層推進教學。
具體的教學流程分為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談話導入,激起學文興趣,走近古文。
要是我問你,你會說話嗎?一定有許多同學認為這個問題不需要回答。如果我再進一步問你,你能把話說好嗎?這就得我們好好思考一番了,會說和說好可不是一回事。人常說:“話有三說,巧說為妙?!蹦敲吹降自鯓硬拍馨言捳f好呢?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善于表達的人,看看他是怎么說話的?是誰呢?引出文章,揭示課題意思。然后讓學生用這種方式將自己介紹給別人。
(本環(huán)節(jié)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既為激起學生的學文興趣,又在遷移運用中,降低了學生對文言文的畏難感)。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古文,領悟文意,歸納學法。
魯迅先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興趣的延續(xù)是重要的,建立在興趣之上的探索更是難能可貴的。因而本環(huán)節(jié)分三個步驟展開教學。
1、采用多種形式朗讀,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達到使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目的。
2、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疏通文意”,大致了解課文意思。在反饋交流時以文章朗讀時為什么這樣停頓來檢查,進而達到初步理解古文的目的。
3、通過探究停頓和結(jié)合注釋的方法,采用對學、群學等形式,放手讓學生質(zhì)疑解惑,并歸納出文言文的四種學習方法(看注釋、查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變通)
環(huán)節(jié)三、體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處
文中的對話,是課文的精華部分,也是故事的感情升華之處,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立足語言文字,將讀懂內(nèi)容、理解詞句、入情體驗、感情朗讀有機融合起來。主要安排了以下3個教學板塊。
板塊1、品讀孔君平的話:
出示: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①師生對話,理解“字面之意”:此是君家果—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
②品讀對話,體味“言外之意”
此是君家果——你和楊梅同姓,乃一家人。
板塊2.感受楊氏之子對答之巧妙。
出示句子: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p>
①感悟?qū)Υ鹬伞@脤ψ拥姆椒?,老師說孔君平的話,學生用楊氏子的話來對。如,果——禽。君家——夫子家。君家果——夫子家禽。楊梅是君家果——孔雀是夫子家禽。通過這一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楊氏子對答妙在以對方的姓做文章,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②品讀“未聞”之妙。通過朗讀比較:孔雀是父子家禽。未聞孔雀是父子家禽。讀出“未聞”隱含的禮貌與委婉,感悟言外之意。
學文至此,我問“孩子們,此時你感覺楊氏子是個怎樣的孩子?”學生感悟出“聰慧”,然后齊讀課文第一句理解句中的“惠”。
A.隨即我又問:那么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楊氏子的聰慧呢?學生自然會想到“應聲答曰”,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回答的呢?(學生可能會說: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思維敏捷…….)
B.隨后師生合作演繹這兩句對話:(我說孔君平話,生答楊氏之子的話。)
板塊3.回歸整體,品味文本。(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最后熟讀成誦)?
環(huán)節(jié)四:課外延伸,鞏固全文,拓寬視野。
1.遷移該文:這樣一個聰慧過人的楊氏子,同學們想去會會他嗎?如姓柳,姓梅的去拜訪該怎么說。(我與學生以姓柳的為例來演繹)
模擬訓練:師:楊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我手指著楊梅說道:“此時君家果。學生應對:未聞柳樹是夫子家樹。
2、其實,我們平常說話也要講究藝術,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講,會達到不同的效果。比如:“禁止踐踏草坪”—多么生硬,“芳草依依,大家憐惜!”——多么充滿關懷。請同學們也給大家寫些警示語吧!
3、搜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后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課堂中習得了一篇古文不是學習的終結(jié)。我們在課堂上要做的是努力去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板書:
10、楊氏之子
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孔 君 平 楊氏之子 1、參看注釋
↓ ↓ 2、查工具書
孔 雀 楊 梅 3、聯(lián)系上下文
4、變通
這樣的設計,縱行對應,橫行對比,突出重點,結(jié)構(gòu)明晰,文字簡約。
說課稿 篇10教材分析:正比例的意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浙教版第十二冊第3單元的內(nèi)容。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法、分數(shù)和比的知識等的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nèi)容的最后一個單元。教材通過實例說明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隨著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并且從具體的數(shù)據(jù)中看出:這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擴大、縮小的變化規(guī)律是它們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商)總是一定的,寫成關系式就是:xy=k(一定),從而給出正比例的意義。通過正比例意義的教學,向?qū)W生滲透初步的函數(shù)思想。
1、使學生掌握正比例的意義及字母表達式,會正確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系的兩個量。
2、通過對比、觀察、歸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
3、在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shù)學結(jié)論的確定性,并樂于與人交流。正確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并能準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為了使學生掌握好反比例的意義這部分知識,達到以上的教學目的,突破以上教學重難點,教師采用遷移法、對比法、引導法、講解法、聯(lián)系法、自主探索法來進行教學。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利用舊知構(gòu)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小結(jié)的方法等等。
第一部分:復習三量關系,為本節(jié)內(nèi)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課從創(chuàng)設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觀察、分析、概括,緊緊圍繞判斷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lián)的兩個量、商一定展開思路,結(jié)合例題中的數(shù)據(jù)整理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由討論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識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鞏固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由此驗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掌握判斷方法。最后指導學生看書,抓住本節(jié)重點,突破難點。安排適當?shù)木毩曨},在反復的練習中,加強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斷的方法。合理安排作業(yè),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力爭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精神,使學生認識結(jié)構(gòu)不斷發(fā)展,認識水平不斷提高,做到在加強雙基的同時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并為以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節(jié)課通過具體實例,借助事物表象,引導學生逐步了解數(shù)量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發(fā)現(xiàn)兩種相關聯(lián)量的變化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主動探索規(guī)律的積極性,重視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練習設計,具有坡度,深化拓寬了所學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