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匆匆》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匆匆》說課稿1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匆匆》。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我們六年級課文第十六課《匆匆》,這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對時光的流逝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文章先提出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留它的無奈和對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戀。然后通過“洗手時、吃飯時、默默時……”這一系列描寫,具體再現(xiàn)日子的去來匆匆和稍縱即逝以及作者對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一句結尾,照應開頭,突出作者關于時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jié)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jié)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jié)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文中還多處運用比喻,使時間變得可以感覺,形象而又真實。在行文中流露出時光的可貴。同時,時間是組成生命的重要材料,也在進而滲透出生命的可貴,珍惜時間,就是珍愛生命。
1、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四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技能目標:能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欣賞文章語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時光易逝,一去不復返的現(xiàn)實,從而明白珍惜時間,進而珍愛生命。
2、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3、課前準備:
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語文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本文文辭優(yōu)美、情感濃郁,由于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chuàng)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用有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邊讀邊想,讀想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圍繞文中的重點句子,發(fā)揮想象力,聯(lián)系實際,理解句子的內涵,通過口語練習和放些練習的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 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基于六年級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基本的自主學習方法,所以本節(jié)課將繼續(xù)滲透三種學習方法:一、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二、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在學生朗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后讓學生也寫寫自己或身邊的日子是怎樣過的(即仿寫),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三、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也是我們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告訴他們,閱讀的時候,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想開去,可以從課文的內容聯(lián)想到更多的人和事。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溫情導入,引出“匆匆”
老師用充滿溫情的語言導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我們的小學生活過去了還能再回來嗎?那么。是誰帶走了我們的往日?是誰讓我們就要和小學生活說再見?(時間)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6課《匆匆》,齊讀課題,然后揭示課題。這樣很自然地引出課題。
(二)、簡介作者及散文。
(三)、初讀美文,感知“匆匆”
分別請幾名同學讀課文,教師和學生評價。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學生讀的時候教師適時正音,提醒他們注意節(jié)奏,注意“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頭涔涔、淚潸潸”等詞語的讀音。
(四)、精讀美文,品悟“匆匆”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教師這樣引導和鼓勵孩子:同學們,通過剛才大家有感情的讀課文,每一個人對本文都有了一個新的了解和認識。那文中那些句子或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使你為之感動呢呢? 然后,學生各抒己見,這里可以打亂段落的順序,尊重學生的意見,給學生充分的發(fā)表意見的機會,但是教師要積極引導,可適當表揚,也可隨機引導,教師課堂準確調控,為本節(jié)課的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抓住以下重點段落進行品讀,當學生提到這幾個段落的時候,相機引導。
我這里就按順序去說,所說到的也就是在師生互動中,要引導學生感悟得出的。
1、第一自然段,你的眼前看見了哪些畫面?
教師引導:……是啊,月缺月圓,花開花謝都是自然現(xiàn)象,是時間飛逝的痕跡,那么你想想看作者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他的心情現(xiàn)在是怎樣的?那么我們說說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才能讀出作者的這種心情?作者用心寫的這篇散文,我們應該也用心靈去誦讀。
2、第二自然段。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匆匆而過,作者面對自己無意間溜走的“八千多個日子”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他會說些什么?學生想像發(fā)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體會惋惜之情的重點句子: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為何“頭涔涔”?為何“淚潸潸”?重點指導作者對“我的手漸漸空虛”的朗讀。
3、精讀第三自然段:我的日子到底是怎樣匆匆而逝的呢?老師和同學接力讀。
在我們的生活中,日子是在怎樣的不經(jīng)意間消逝的?學生自由說,從切身體會到時光匆匆永不停息。抓住“跨、飛、溜”等動詞讀,讀完后想想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在這里我們 ……此處隱藏20487個字……積極的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互幫互學,實現(xiàn)生本對話,“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guī)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說、寫,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為參與者,引導者,甚至是旁觀者,真正體現(xiàn)“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釋題質疑
揭題板書后,首先由學生簡要介紹朱自清,了解作者的大致情況,然后向學生發(fā)問:“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了解學生學情,巧妙的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初讀讀通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討論,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通文章。
(三)、細讀讀懂
好文章要三讀,即“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瑰麗,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圍繞“讀”展開,結合情景創(chuàng)設,學法選擇,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讀為本,指導學生讀后悟情。
1、在MTV中賞讀課文
把學生帶入如詩入畫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以形象的畫面帶動學生的思維,為后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2、自由選擇學文方式細讀讀懂
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或邊讀邊思考,或不動筆墨不讀書,或感情朗讀,或默讀等方式細細研讀文章,悟出道理。
3、合作交流生生對話
在學生細細讀書的基礎上,“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生心中有話要說,營造一方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一吐為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4、自主匯報思維碰撞指導朗讀
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和鼓勵評價中學生去體會作者在時光面前的困惑、難過,無奈與最后在時光不復返中的覺醒。并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為美讀打好基礎。
(四)、品讀讀美
1、自由組合感情朗讀
讀中悟情后還應再讀,在讀中走個來回?!白x中悟,悟后讀”,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內化為學生的語言。
2、配樂朗讀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獨誦,或領讀,或齊讀,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與自己相融合,實現(xiàn)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交流。注重學生評價與教師的鼓勵性評價。
(五)、升華體會
營造課堂上的空白,讓學生靜靜的聆聽時間的飛逝,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談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時空的距離,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要珍惜時間。
第二課時
(一)、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知道作者筆下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了,體會到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提出新的探究性問題:“那作者為什么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么特別之處?”
(二)、小組合作補充啟迪
(三)、匯報交流,感受語言。
引導學生體會句式的運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處,使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在教師的點撥下明晰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為學生的運用語言奠定基礎,在以學定教的過程中,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的(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啟迪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說訓練,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流逝,既鍛煉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開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
(四)、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熟,甚至能夠背誦?!白x”是研究的過程,“誦”是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語言。
(五)、拓寬延伸練筆嘗試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積淀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詩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說出自己的感受。
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對時間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詩歌、散文等),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厚集薄發(fā),實現(xiàn)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學生練習。全班交流。
(六)、課下作業(yè)。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繼續(xù)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詢資料,寫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匆匆》說課稿11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教材第14頁例3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理解十幾減7、6的算理,會正確計算十幾減7、6。
2、在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運用此規(guī)律去解決十幾減7、6的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并實現(xiàn)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進行口算,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技能。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說出( )里應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說一說想的過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觀察畫面,理解圖意,用自己的語言敘述畫面內容。
(2)出示魚缸畫面,請學生數(shù)一數(shù),魚缸里有多少條金魚(13條)(移動畫面,黑金魚隱藏到水草后)再讓學生猜一猜隱藏到水草后的紅金魚有幾條(學生分組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列出算式。13—7=6
談一談你是怎樣想的:
(4)小結:剛才大家動腦筋想出了四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這幾種方法都很好。
(5)改變題意:一共有13條金魚,6條黑金魚,紅金魚有多少條
(6)學生獨立列式,并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l3—6=7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14頁的“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口算,全班集體訂正,個別題目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2、做一做第2題。
3、完成P14頁“做一做”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提問上下兩個□間的關系。
板書設計:
十幾減7、6
13—7=6
想:7+(6)=13 想:10-7=3
13-7=6 3+3=6
文檔為doc格式